本报记者 尚凯元 于超凡
嵌松石立凤黄黄金饰品品件。
三彩茶具套装。 本报记者 于超凡摄
彩绘乐舞俑。 本报记者 于超凡摄
鎏金双凤纹大银盒。
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。
三彩胡人骑驼吹打俑。 图片除署名外,均由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供给
近来,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的“我国·唐——一个多元敞开的朝代(7至10世纪)”展览掀起观展热潮。精巧的文物、生动的场景,让海外观众走近我国前史上的鼎盛年代,了解光辉绚烂、自傲敞开的盛唐气候,感触中华文明的一起魅力。
本次展览由我国国家文物局与法国文明部辅导,展出来自我国10个省区市32家文博组织的200余件(套)宝贵文物。展览分为“走近大唐”“长安:国际上最大的城市”“乐居长安”“海纳百川”“文人国际”“技臻于美”“大唐丝路”“扬帆出海,联通国际”8个单元,以文物展现和多媒体技能相结合,生动展现唐代绚烂文明与美学成果及其深远的前史影响。
协作打造精品大展
“这个展览标准很高,可谓十年一遇,与十年前在吉美博物馆举行的‘汉风——我国汉代文物展’形成了传承与照应。”联合策展人、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我国部研讨员曹慧中对记者标明。展览出现了我国新近的考古发现,许多宝贵文物初次在我国境外露脸,如2019年甘肃武威慕容智墓出土的文物,2015年河南巩义出土的展现“茶圣”陆羽形象的唐三彩茶具等。“各地文博组织供给了极端宝贵的藏品,如甘肃省博物馆的泾川县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、天津博物馆的唐人摹写王羲之草书《寒切帖》、扬州博物馆的伎乐飞天金栉,均为‘镇馆之宝’。”曹慧中说。
为了出现如此分量级的展览,每件文物都经过精密的挑选、审阅、运送和布展进程。尤其是岩画和书画类文物,因其脆弱性,对温湿度的操控要求极高,吉美博物馆特别约请我国文博专家参加布展。展览预备时刻仅一年多,从文物遴选到展厅安置,紧锣密鼓地进行。随同着展览开幕,英文、法文版别的展览图录一起出书,保证每一件文物阐明既专业精准又通俗易懂。
尽管唐代是中华文明的巅峰年代之一,但法国大众对这一年代并不熟知。策展人期望经过展览招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人,让他们对我国前史发生爱好。“至今仍有法国观众提起十年前的‘汉风展’。这让我们信任,经过一个精品展览,能够激起更多西方民众对中华文明的猎奇与爱好。”曹慧中说。
法国汉学研讨根底深沉,展览开篇墙面上出现的“昭陵六骏”相片,为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拍照,见证了中法学术与文明沟通的前史。在策展进程中,中法团队密切协作,在展览规划和说明内容构建上深思熟虑,力求平衡学术性与普及性,统筹东西方观众的不同文明布景。很多法国汉学家积极参加其间,他们或是译过陆羽的《茶经》,或是专研书法艺术,为展览注入了威望的解读。
多元展现盛唐气候
展厅内,随同阵阵鼓声,城门慢慢翻开,大街两旁商铺树立,热闹特殊……展览以唐代国都长安(今陕西西安)为中心头绪,再现了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面貌、百姓日子、多彩文明。
联合策展人、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我国和韩国藏品保管员阿诺·贝特朗标明,他受我国电视剧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启示,选用立异方式规划展厅,将影视片段、我国古典音乐扮演与展品什物展现相结合,使观众愈加直观地感触唐代长安城民众的日常日子。
散步展厅中,法国观赏者莉莉娅赞叹道:“唐代的服装规划水平令我惊奇,其时的人们穿戴一件件真实的艺术品。”
唐代金银器皿备受欢迎,其制造技艺到达空前绝后的水平。本次展览汇集了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、西安何家村窖藏和江苏镇江丁卯桥窖藏出土的金银器珍品,这是三地文物初次在海外同台展现。
出土于镇江丁卯桥的鎏金双凤纹大银盒备受瞩目。银盒通体鎏金,盖面呈怒放莲花状,纹饰为衔草飞翔的双凤,周围盘绕8对飞雁,间以缠枝莲纹和鱼子纹。盒外底部刻有“力士”及“伍拾肆两壹钱贰字”铭文,标明品牌及银盒分量。此盒造型富丽正经,纹饰生动详尽,表现了唐代金银器制造的高明水平。
在鎏金双凤纹大银盒展柜对面,陈设着另一件“明星文物”——仅拇指巨细的赤金走龙。这件文物来自何家村窖藏,由纯金打造,龙首高仰,四肢扩展,气韵灵动。据介绍,这是道教投龙祭祀的一种法器,经道教仪轨后投入名山大川,以期到达沟通六合山川、请求安居乐业的作用。
法门寺是唐代皇家寺院,其地宫中出土的成套鎏金银茶具、香具等精巧绝伦,价值特殊。香宝子是专门用来盛放香料的容器,常与香炉配套运用,多供于佛像前香案之上。法门寺地宫共出土了两件鎏金人物画银香宝子,巨细、形制相同,腹壁各錾刻4幅不同的人物画,描写精密,故事性十足。此次展出的这件香宝子,腹壁绘图估测为菩提悟道、仙人对弈、四门游观等故事图,其盖面饰飞狮等瑞兽,底座上部饰凤凰、鸿雁、鸳鸯、鹦鹉等珍禽。
鎏金银香囊亦是法门寺出土的珍品。此器规划精巧,内部有两个同心圆环固定中心的香盂,选用铆钉保证香盂在移动中一直保持稳定,这一规划原理至今仍在陀螺仪上运用,表现了唐代工匠先进的工业技能水平。香料被放置在香盂的中空部分,点着后香气从镂空处弥散,起到驱虫除秽、怡神醒脑的作用。这种香囊既能够佩带,也能够放置在室内,或许悬挂在车马或轿子内,便携有用。
我国茶文明源源不绝,在海外影响深远。展厅“C位”展现了一套出土于河南巩义司马宗族墓的唐三彩茶具。这套茶具包含炉、碾、执壶、盂、茶台、茶盘、盏以及煮茶坐俑,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包含碾茶、煮茶、分茶、喝茶等完好流程的茶具,较为全面地反映了《茶经》等文献记载的唐代茶事进程,对研讨唐代茶文明具有重要价值。其间,煮茶坐俑再现了“茶圣”陆羽的形象,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与陆羽描摹相关的什物材料。据介绍,这些茶具出土于一座面积仅4平方米的墓室,由此可知墓主人社会地位不高,却已运用如此完好的茶具套装,标明唐代茶文明已从宫殿贵族普及至布衣阶级。
生动叙述丝路故事
唐代丝绸之路横贯欧亚,十分茂盛。各国人士远涉而来,出使结好、商业交易、求知问学、布道授徒。展览中,红地联珠团窠对鸟纹锦袜、嵌松石立凤黄黄金饰品品件等颇具异域风情的珍品,诉说着丝绸之路上多彩文明融合磕碰的故事;我国神话宓羲女娲图、释教经幡与景教石碑等文物同台展现,再现了唐代敞开容纳、多元共生的气候。
盛唐时期,许多外国人久居我国境内,不少人落户长安。他们从事各种工作,其间一些人甚至在朝廷中担任要职。唐代墓葬陶俑中常常出现外国人的形象,是这一时期社会面貌的真实写照。三彩胡人骑驼吹打俑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。骑在骆驼上的胡人乐工鼻梁挺立,胡须稠密,身穿长袖翻领长袍,足蹬尖头鞋,侧身而坐,双手各持一支鼓槌,胸前系着一面鼓,似乎随时预备伐鼓配乐、高歌一曲。骆驼头部高扬,张口嘶鸣,似与乐工和鸣。这件充溢动感的文物,生动刻画了胡人乐工的形象,印证了丝路文明沟通。
“安史之乱”和吐蕃扩张导致陆路交易受阻后,海上丝绸之路开端鼓起。唐代陶瓷成为海上交易的重要产品,湖南长沙窑、河南巩义窑、河北邢窑、河北定窑和浙江越窑等窑口出产的陶瓷器远销海外。阿诺·贝特朗介绍,据考证,我国最早用于出口的陶瓷产自巩义窑,巩义白瓷、三彩器、绿釉陶器在东亚、西亚、中东地区被广泛发现,成为唐代海外交易的代表。
“扬帆出海,联通国际”展区以投影和灯火营建出水波荡漾的作用。绿釉模印龙纹碗前围满了观众。碗呈四瓣葵形,外腹和足心各有两道凹弦纹。碗心堆塑一条蟠龙,龙尖嘴,身披鳞甲,四爪扩展,张口吐珠,短尾盘于腹下。此碗通体施釉,绿白相间,釉质晶亮,色彩明亮调和,是巩义窑烧制的稀少难得的艺术精品。
唐青花塔形罐造型一起,高雅挺立,线条流通,胎体坚固,釉色洁白如玉,器表有精巧的纹饰,如蓝彩“万”字纹、草叶纹、牡丹纹、束斑纹、蜂蝶纹等。塔形罐的盖、罐体、台座和圈足别离制造,然后粘接成一体,反映了其时较高的瓷器制造工艺。据专家介绍,巩义窑出产的以钴蓝料为着色剂的高温釉下彩瓷器,是现在已知我国最早的青花瓷。塔形罐既具有释教用器的形制,又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和文明内在,是中外文明沟通互鉴的什物依据。
在展览“乐舞百戏”部分,音响设备中传出的旋律为千年前的文物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。这首乐曲是旅法二胡演奏家勇敢为本次展览专门创造的《大唐韵》。谈及创造初衷,勇敢回想道:“当我第一次看到唐代乐工展品的高清图片时,那些充溢动感与神韵的画面似乎化作了耳边的旋律,创意瞬间出现。我深感需要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唐代敞开的文明与盛世气韵。”
《大唐韵》融合了此次展览中出现的乐器,包含笙、古琴、琵琶、大鼓、箫、古筝等。各类乐器的音色交错,似乎翻开了一扇时空之门,带领观众穿越千年,置身于唐代的光辉盛世。
勇敢旅法24年,致力于推行我国民乐,曾获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。汉唐风情是勇敢艺术创造中常常触及的主题。他以音乐为枢纽,将传统与现代结合,架起跨文明沟通的桥梁。2023年联合国中文日庆典活动中,勇敢携手来自英国、伊朗、土耳其等国家的艺术家,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一起演绎了其创造的主题曲《盛世丝语》,再现丝绸之路上的文明融合。“在与各国艺术家的音乐对话和一起艺术创造中,我重视出现我国前史文明的特质,期望让更多人深化了解我国文明。”勇敢说。
架起沟通互鉴桥梁
展览接近收尾处,陈设着来自宁夏博物馆的胡旋舞石刻墓门。法国观赏者伯纳尔·弗鲁瓦停步于展品前,久久注视。石刻人物的舞姿让他联想起伊斯兰教苏菲派的旋转舞。“唐代是一段特殊的文明沟通时期,我国向国际敞开了大门,与国际进行深化的沟通互动。”伯纳尔喜欢我国,对我国前史怀有浓厚爱好。此前,他对三国时期和明代前史都有所涉猎,这次展览则为他翻开了一扇走近唐代的窗口。“这是一场十分精彩的展览,它让我看到一个前所未见的我国,给我带来一次全新的发现之旅。”
不久前,伯纳尔观赏了吉美博物馆举行的我国明代金器特展。在他看来,明代金器展侧重展现精巧的物件与工艺,唐代展则更像是一场文明之旅,协助观众更深化地了解一个前史时期的文明精华。“我国文明极富魅力,是一座无穷无尽的宝库。”伯纳尔说。
贝内迪克特·拉斯蒂耶与这场展览的邂逅是一次意外。她陪朋友来观赏明代金器特展,偶尔发现还有唐代专题展。“展览十分美,置身其间,似乎穿越时空,来到了我国。每个展区都有简明明晰的布景介绍,十分合适像我这样不常常逛博物馆的观赏者。”当她得知这些宝贵展品来自我国30多家文博组织时,慨叹道,“能亲眼见到这些珍品,真是无比走运。”
贝内迪克特从前接待过一位来自我国的研讨人员。在几天的沟通中,对方共享了许多关于我国的故事,在她心中种下了对我国的猎奇与爱好。这场展览不只让她对我国文明有了更深的了解,也唤起了她对我国的神往。“这次观赏时刻有限,我很想下次再来细心赏识。”她说,“期望有一天能踏上我国的土地,亲自体会我国文明。”
观赏者米里亚姆从展览中感触到唐代的“现代化特质”。“在那个年代,女人不只能够骑马,还能够穿戴男性的服饰,这在其时的欧洲是彻底不行幻想的。”她还说到,唐代宫殿中甚至有女官,她们承担着与男性平等的责任,“这真的表现了唐代的敞开与前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