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26日,是运-20首飞成功11周年的日子。11年间,它不负等待,“鲲鹏”展翅,奋飞万里。运-20被誉为“大国鲲鹏”,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军用大型运送机,具有航程远、载严重、速度快等特色。如果把一个国家比方成伟人,空中运送和长途投送便是这个伟人“延展的双臂”,是大国空军的根本举动款式和中心才能。
承当军事运送使命,积极参与世界救助,在阅兵式上荣耀受阅,运送志愿军勇士遗骸回国……“鲲鹏”每一次露脸都备受重视。下面,经过一组公民空军运-20飞机强军印象来看看“大国鲲鹏”的奋飞航迹。
2023年11月23日,履行接迎第十批在韩我国公民志愿军勇士遗骸回国使命的运-20飞机下降沈阳桃仙世界机场,机场以“过水门”航空最高礼仪迎候志愿军勇士回家。余红春 摄
2023年12月19日,西部战区应急指挥组搭乘运-20赶赴甘肃抗震救灾一线。刘芳 摄
2023年12月3日,观众在我国公民革新军事博物馆观看关于运-20飞机的相片,相片是运-20飞机初次履行大型非战役军事举动运送使命,运送大批戎行医护人员及抗击疫情物资下降在武汉银河机场。余红春 摄
2022年7月14日,空军航空兵某部展开实战化练习,运-20飞机施放搅扰弹,模仿躲避“敌”进犯。余红春 摄
2022年7月13日,空军航空兵某部运-20飞机展开夜间练习。余红春 摄
2022年7月12日,空军航空兵某部运-20飞机编队展开长航时练习。余红春 摄
2022年1月28日,我国空军两架运-20飞机运送救灾物资抵达汤加,工作人员在汤加首都努库阿洛法机场卸载我国运-20飞机运送来的帮助物资。丁增义 摄
2021年9月23日清晨,空军航空兵某部运-20飞机在预订地域翻开舱门,空降兵跃出机舱展开实战化练习。余红春 摄
2020年2月13日,运-20初次履行大型非战役军事举动运送使命,运送大批戎行医护人员及物资下降在武汉银河机场。范显海 摄
2019年9月25日,参与庆祝新我国建立70周年阅兵的运-20飞机进行编队练习。余红春 摄
2018年11月11日,在第十二届我国航展上,4架歼-20战斗机编队从静态展现的运-20飞机上空飞过。余红春 摄
来历:我国军网 作者:余红春 等 责任编辑:孙智英
不久前,“问海三号”工程运维船项目开工典礼在崂山实验室举办。作为国内首艘服务保证大科学方案的工程运维船只,“问海三号”是一艘无人智能配备作业母船,首要服务于各类海上科研使命,着力提高海洋观勘探配备布放收回、观勘探系统运维、海洋配备实验与验证等归纳服务才能。
海洋配备是认知、开发、使用和维护海洋的“重器”,也是支撑海洋科学研究、海洋资源开发和安全保证等海洋作业的“脊柱”。在青岛的海洋工业地图上,以“大国重器”为代表的海洋配备工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近年来,青岛制作了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出产储油渠道“深海一号”,完成了3项世界级立异、运用了13项国内首创技能,助力我国深水杂乱油气资源开发才能跻身世界先进队伍;制作了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“海葵一号”,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配备自主规划制作要害技能获得重大打破;制作的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渠道“海油观澜号”在单位兆瓦出资、用钢量、单台浮式风机容量等多项目标上到达了世界先进水平,发明了全球漂浮式风电离岸间隔和水深间隔的新纪录……跟着一个个“大国重器”从青岛驶出,海洋配备工业作为青岛优势工业集群的展开“成绩单”愈发亮眼,特征也愈加杰出。
海洋配备不是简略的制作和拼装,而是科研“膏壤”上结出的硕果。经过扩大海洋科研在全国的引领性优势,青岛继续推进科研院所、高校、企业等立异主体各展所长,以技能更新推进海洋配备引领展开。在技能支撑下,青岛的海洋配备工业逐渐迈向“高精尖”。
例如,我国石油大学(华东)2024年投入使用了一套六自由度运动渠道,长宽各6米、高4.5米的“大家伙”承载力达25吨,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低噪声、高动态规划的电动振荡实验台。该渠道能够模仿风波轰动等各类杂乱海洋环境,查验浮式设备的作业状况、作业功能,加速海洋工程配备的规划开发。2024年6月交给的天然资源部北海局“极地”号破冰查询船,在当年年末便完成了首航实验使命。其间展开了破冰实验,标明其各项功能参数均到达或优于规划目标,为船只制作项目检验积累了要害数据,展示了我国自主规划制作的破冰船的破冰和查询才能,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增添了新生力量。
向新、向绿,是海洋配备工业展开的要害词。在这个展开大潮中,青岛迎头赶上,正借力技能“绿色化”,推进海洋配备工业“高端化”。
在“海上”,新燃料动力系统在远洋船只中广泛使用,为海洋配备工业刻画了更多可能性。相同规划的一艘船只订单,装置传统发动机的订单价为7000万美元左右,装置LNG、氨等新燃料动力系统后,订单价便能提高至约9000万美元。在相关范畴,更多高技能、高附加值的船只正满载“绿色新动力”,从青岛加速驶向全球。2024年,我国船只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、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、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青岛企业与比利时船东CMB等签约,全球首条21万吨氨双燃料散货船估计2026年在青岛交给。
一批“大国重器”从青岛驶向全球不久前,“问海三号”工程运维船项目开工典礼在崂山实验室举办。作为国内首艘服务保证大科学方案的工程运维船只,“问海三号”是一艘无人智能配备作业母船,首要服务于各类海上科研使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