莺多谷响,树密花繁。
波流东逝,落照西奔。
人生行乐,此外何论。
——唐 张后胤
一、唐太宗的恩师
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不久,召其时的燕王议事,伴随燕王一同入朝的,还有一位李世民十分尊敬的白叟。这人便是他少年时代的恩师——张后胤。师生相见,相谈甚欢。
咱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驰骋疆场的猛将,为大唐帝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。勇猛过人的李世民艺高人胆大是一个方面,更重要的是李世民长于统兵、长于策略、长于攻心,许多对手都被收归麾下,并死心塌地为他效命。一切这些得益于年少时,他的父亲李渊为他请了一位才学过人的教师。这位教师一字一句教他读左传,为这只猛虎插上才智的翅膀。这位教师便是张后胤,亦称张胤。
隋末全国好汉并起,遍地烽烟不断。李世民在书房悄悄地问自己的张教师:“隋运将终,得全国者何姓?”张后胤毫不含糊:“李姓必得!公家德业,全国系心,若于此首谋,长驱关右,以图帝业,孰不幸赖!” 李渊父子公然不负众望,敞开了归于自己的盛唐时代。若非少年时代有这样的名师带着他一章一节读左传、一人一事看天地,他的命运将会怎样、我国的前史会走向何方呢?
这次师生再度重逢,张后胤重提当年“书房密谈”,唐太宗十分高兴,所以赐宴燕月池。席间,张后胤即兴献诗——
公侯盛集,酺燕梁园。
莺多谷响,树密花繁。
波流东逝,落照西奔。
人生行乐,此外何论。
此诗颇有魏武对酒当歌之意,唐太宗不由满意地问自己的恩师:“今天弟子何如?”年近古稀的张后胤见到自己的皇帝门生,也压抑不住心里的骄傲:“昔孔子领徒三千,达者无子男之位。臣翼赞一人,为万乘主,计臣功逾于先圣。” 这马屁拍到点上了,唐太宗哈哈大笑,放眼远方的终南山,想起当年的英姿英才,也即兴赋诗一首:
慨然抚长剑,济世岂邀名。
星旂纷电举,日羽肃天行。
遍野屯万骑,临原驻五营。
爬山麾武节,背水纵神兵。
在昔戎戈动,今来世界平。
《旧唐书》:“太宗甚悦,赐良马五匹,拜为燕王府司马,后又出为睦州刺史。待其乞骸骨欲告老时,太宗见他老骥伏枥,又迁其为国子祭酒,转散骑常侍。”显庆三年(658)正月七日,张后胤逝世,享年83岁,赠礼部尚书,谥号为“康”,陪葬昭陵。
张后胤出生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,在时代的风起云落里,在隋唐的前史剧变中,他有幸教导圣主。他戏言自己的功劳胜过孔子,反而成为了前史的美谈。
二、恩师的砚台
人们常说砚必唐宋,唐砚的一个典型风格便是富丽大气。京城一位藏家从日本保藏回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的教师——散骑侍郎张后胤所铭的砚台,集辟雍砚和风形砚于一体,奢华正经,气势特殊,是唐代文人砚的典型代表。从包装和砚石包浆情况剖析,该砚当为上世纪初流入日本。喜逢盛世,名砚归国,不失为一大幸事。
是砚长33厘米,宽23厘米,高5.3厘米。砚首似辟雍式,砚身似风字样,束腰而展跃,砚堂下沉,前低后高,砚池有一弧形隔水。砚首圆盘中呈放射状散布莲瓣纹十五组,砚圈外墙边侧饰以十二组满意云纹饰。砚底六足,其间蹄形足四枚,类四边锥形足两枚。通砚呈紫红色,石质布满鱼籽状浅白色细斑。
辟雍砚和风字砚是我国砚台开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。辟雍,亦作璧雍,本为西周皇帝为教育贵族子弟建立的大学,后太学宫室之名。“皇帝立辟雍而行仪式以宣德化,筑以圆制,而绕之以水渠。”东汉文学家蔡邕在其《明堂丹令论》中对辟雍的解释为:“取其四面环水,圆如璧,后世遂名璧雍”。最早关于辟雍砚的记载见于东汉末年,到南北朝、隋唐时期较为盛行,宋元今后尽管罕见,但仍有烧造。唐代杨师道在《咏砚》中有“圆池类璧水,轻翰染烟华”的诗句,描绘的便是隋唐时期盛行的辟雍砚。
关于风字形砚,在概念上历代有多种不同说法:箕样、风字样、凤池式等附近字眼在古文献中频频呈现。北宋米芾在《砚史》中描绘:“余尝以紫石作之,有上圆下方者,于圆纯上刊两窍者置笔者,有如凤字两足者,独此甚多,所谓凤凰池也。盖以上并晋制,见于晋人图像。尘俗呼之为风字。”由此可见在晋代就现已有了这种砚式。隋唐风字砚砚堂与砚池多连为一体的,也有靠砚额方位有隔水的,特别是到唐中期有隔水的比较多见,这一时期的龟形砚大多也带隔水。
从辟雍砚到风字砚前史嬗变是唐前期砚的特色。本砚是辟雍砚与风字砚的奇妙组合,不光沿袭二者贮墨、援笔、研墨的功用,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多格调色盘的功用,即满意书写和绘画的两层需求。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》里有言:“日月叠璧,以垂丽天之象”“龙凤以藻绘呈瑞,虎豹以炳蔚凝姿”。辟雍半月双璧悬于天空,显示出光亮的现象,虎足凤形以斑爛的皮裘和美丽的茸毛构成英姿。这种造型由实在的生命结合人们的审美意象,给予咱们以无限的幻想与回味。看过动画片《狮子王》的朋友应该记住,动画片中彭彭的形象与该砚的立影造型不约而同,这也是一种跨过千年的心有灵犀吧。
这方砚台也是其时风格和有用精力的完美表现。其砚池深宽,便于储藏更很多的墨,而砚堂沉凹,便于援笔。宋人赵希鹄在《洞天清录集》里这样谈到那时的文墨之风:“古人晨起,必浓磨墨汁满砚池中,以供一日之用,用不尽则弃去,来早再作,故研池必大而深。”
三、砚台的形制
此帝师砚是辟雍与风字的完美结合。
咱们先细心鉴赏张后胤铭文的前半部分。砚首如辟雍之大圆盘状,以十二组满意纹饰为边侧,若凤有鳞,如鹤腾云。圆盘内呈放射状散布十五道莲瓣状小池,一步一莲,这是作画用的调色盘了。砚底有六足,其间有蹄形足四枚,占据在辟雍底侧;锥形足两枚,为凤砚尾部支撑。全砚有棱有锥,有弧有轮,方圆相接。圆者为乾,标志为天;方者为坤,标志为地。天圆地方,气势恢宏,虚实相存而致中合,天地一体而致灵通。咱们的先贤,文武双全,集书画诗词于一身。这一方砚台,既能够供书写,又可供绘画,其匠心独具,这在砚海中稀少难得!